甜叶菊的有机种植

2018-05-02
116

1 温室育苗

将苗床土壤深翻 15 cm,混入腐熟好的有机肥,表面覆上5cm添加30%有机肥的营养土,整平耙细,每隔 1.5 m留出 15 cm 作业道,做成阳畦,播种前灌足水。选用物理或天然物质进行土壤消毒,土壤消毒物质可采用3~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、晶体石硫合剂100倍液、生石灰30~50公斤或高锰酸钾100倍对苗床喷雾消毒。

2 播种

选用适用当地气候的优良品种,应用天然物质消毒和温汤浸种技术处理种子。天然物质消毒可用高锰酸钾300倍液浸泡2小时、石灰水100倍液浸泡1小时或硫酸铜100倍液浸泡1小时,消毒后使用25℃温水浸种4小时。不同地区适时播种,播种量以种植一亩大田例,育苗所需种子量为50g左右。播种前先将苗床灌足水,将处理过的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,再将营养土均匀覆盖至种子半露为宜,然后喷细水,使覆土湿透。

3 苗期管理

初期勤浇水,土壤稍干就应及时用细孔喷壶补水。待长出3 对真叶后,应适当减少浇水量,但应保持表层土壤湿润。后期应加强通风降温,进行炼苗,促壮苗。幼苗长长出3 对真叶后开始追施海藻肥等有机叶面肥,每间隔一个星期可追施一次。当长至4对旗叶时要及时打顶,促发分枝,出现分枝后便可带土移栽。

4 定植

甜叶菊对土壤要求不严,适应性较强,耐瘠薄,抗旱。但最适宜于在肥沃疏松、排灌良好的砂壤土上生长,前茬作物以大豆、花生、麦茬为好,其次是油菜茬,葱、蒜、韭菜茬不宜种植,土壤pH值以中性为佳,小于5.5或大于7.9均不适宜,春栽甜叶菊的地块要进行秋耕冬冻。

定植前进行整地作畦,甜叶菊最宜在肥沃疏松、排灌良好的砂壤土上生长。基肥以有机肥为主,施堆肥1-1.5吨/亩,基肥结合耕翻施入,与土壤充分混和,也可以开行条施,行要开在2行甜叶菊中间,防止甜叶菊苗移栽在肥料上引起烧苗,畈面宽度以2m为佳。

定植时期一般在 6~7 对真叶,苗高 8~12 cm时,根系发育良好,苗龄 50 d 左右。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~15℃、地温达到10℃以上时可以移栽。行距45cm,株距15~20cm,密度1万株/亩,因品种、土壤肥力而定。移栽应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3时后,栽后浇足定根水,天旱时要连浇2~3次,但不可大水漫灌。

5 田间管理

在定植成活后,长到5~7对真叶,株高 15~30 cm 以内时,进行第一次摘心,长势不良不能摘心。定植后要及时进行中耕、除草。为促进枝叶繁茂,增加产量,当分枝长到5~7对真叶时再摘分枝顶心,甜叶菊喜湿、怕旱、不耐渍,夏季遇严重干旱缺水时,浇水在傍晚进行,梅雨季节要及时排水,防止渍害造成植株死亡。

6 施肥

甜叶菊野生性强,基肥施足后,不需要很多肥料。苗肥:移栽成活后每亩用堆肥或饼肥100-200kg,叶肥:在第二次摘心后,分枝抽出封行前,每亩追施堆肥或饼肥100-200kg。

7 病虫害防治

甜叶菊病虫害防治必须贯彻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针,以农业防治、物理防治、生物防治为主。

甜叶菊苗期主要病害是立枯病,中期主要为白绢病,后期主要为叶斑病。选用抗性好的种子,降低种植密度,及时排水可降低病害发病率。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,病株周围撒石灰进行消毒。

危害甜叶菊的害虫主要是蚜虫、夜蛾、蝼蛄、地老虎。

蚜虫防治:结合间苗和除草,并及时清洁田园,以减少蚜虫来源;利用蚜虫对黄色有较强趋性的原理,在田间设置黄板,上涂黏性剂吸引蚜虫并杀灭;此外,因为蚜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,可利用黑光灯诱杀蚜虫。

夜蛾防治:秋收之后进行深耕、冬灌杀灭越冬虫蛹,降低来年的虫口基数;夜蛾类害虫产卵较为集中,因此成虫产卵期,可在田间人工摘除卵块,集中销毁;在夜蛾成虫盛发期,在田间悬挂性诱剂和诱捕器,能诱杀大量成虫,减轻发生程度。

蝼蛄防治:深翻土壤、精耕细作造成不利蝼蛄生存的环境,减轻危害;收获后,及时翻地,破坏蝼蛄的产卵场所;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,防止蝼蛄卵的存活。蝼蛄成虫有趋光性,可设黑光灯诱杀成虫,特别是降雨之前或天气闷热时,诱杀效果明显。

地老虎防治:清除田地及周围杂草和杂物,以减少虫源,降低虫口密度;利用黑光灯和糖醋液诱杀成虫,可大大减少第一代幼虫的数量。

当农业防治、物理防治防治无效时,也可选用经过有机评估的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,如大黄素甲醚、苏云金芽孢杆菌、石硫合剂、波尔多液、除虫菊素、印楝素、石英砂等。

8 收获

甜叶菊的现蕾期为最佳收获期,此时甜叶菊叶含甙量最高。在晴天露水干后收割,为保证收割后的植株能再生,以植株上保留1-2对绿叶为宜。收割后把叶片摘下晾晒,过程中不要翻动,晒干后装袋打包加工。 应分期采摘,逐层收获成叶。甜叶菊营养物质的积累与气候条件有关,平均气温在20℃以下时,甜叶菊物质积累减少。采种也必须分期、分批及时进行,每隔1-2d进行1次。在霜降来临时。收割植株,抖落成熟种子,摘除叶片,晒干后入库。